服務化物流的原理
時間:2024-01-08
點擊:106次
企業必須滿足用戶的需求,這早就被管理者所公認,但為什么大多數企業仍沒有實現向反應型轉變呢?受傳統管理思想的束縛正是那些我們視之為管理信條的“真理”限制了我們向反應型模式邁進。要使企業變成反應型企業,企業必須開發能使它們對每個用戶的要求作出快速反應的技術,而不是按庫存安排生產,或按規定條條來對顧客作出既定的反應。服務物流所依據的原理突破了傳統管理的框框,為管理提供了嶄新的思路。
這些新的原理主要有:
1.顧客要的是利益。利益的傳遞不僅涉及產品,而且利益的價值還取決于該傳遞滿足各個用戶各種要求的程度。利益對顧客是有價值的,顧客為利益而支付,任何不能給顧客帶來利益的活動均無價值。不同的顧客有不同的要求,這些要求變化很大,顧客與供應者之間良好關系的建立取決于能否不斷地滿足顧客變化的、多樣的需求。每次利益傳遞有兩種成本:經濟成本與非經濟成本。經濟成本是指產品服務的貨幣價值,非經濟成本則是對用戶與供應者間關系的影響,如,等待、不確定性、分歧、返工、投訴等等。
2.質量是由顧客認定的,企業的成功在于傳遞各用戶所期望的利益。
3.反應型組織開發的網絡而不是系統。網絡與系統雖然都是由許多不同的元素組成,但它們的區別在于各元素間的關系,系統是以某一統一方式形成和作用的各個元素的整體結合,而網絡中元素間的連接形式是隨著情況的不同而變化的。反應型企業將許多戰術單元組構成網絡。
4.企業戰略規劃的主要任務是確定網絡應擁有能力的深度及廣度(包括設施、技術、工具三方面)。物流管理是開發、協調戰術單元間活動的方法,目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各種需求。網絡的范圍不應局限于本身,還應包括外部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