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知識產權局打造跨境電商聯合執法新模式
時間:2024-04-04
點擊:139次
2021年6月,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統一行動,查獲了5家涉嫌商標侵權的跨境電商,目前此案已移交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進行民事侵權糾紛審理。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構建起跨境電商知識產權監管聯合執法機制,打造海南自貿港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新模式。
據介紹,2021年6月17日,海南省知識產權局接到權利人舉報稱,有5家跨境電商企業涉嫌存放、銷售假冒侵權商標的手表。海南省知識產權局協調市場監管局、海口海關等執法力量,在銷售網點、倉庫全面鋪開,統一行動,精準打擊,嚴厲查辦此案。
為確保案件查處效果,防止經銷商、供貨商相互串通、走漏消息、銷毀證據,海南省知識產權局、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建立高效溝通機制,聯合同步出擊,統一指揮調動執法人員,共查處5家企業涉嫌商標侵權手表2181塊,價值291.7萬元。隨后,對于權利人和被舉報方,海關同時推行依申請保護模式和“先行禁令”舉措。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等部門執法人員對銷售侵權產品的柜臺進行檢查。
據悉,此次聯合打擊行動是國內流通管理部門與海關邊境執法部門首次組織實施的一次聯合行動,是跨部門行政執法密切協作,對跨境電商進口、倉儲和銷售實施“全鏈條”打擊查辦的首宗跨境電商涉嫌商標侵權重大案件,同時也是海南自貿港法院成立以來,第一起行政與司法協作的案件。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等部門執法人員對銷售侵權產品的柜臺進行查處。
記者了解到,與傳統商務活動不同,電子商務侵犯知識產權違法行為具有線上線下一體化、鏈條化,侵權證據稍縱即逝,侵權行為真實性很難核實等特點。跨境電商不僅突破了商標使用地域性的限制,以銷售個人化、貿易碎片化方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市場取得銷售許可后經營的界限,給判斷侵權增加了難度。此外電子商務的虛擬性,喪失了傳統交易方式下的地理因素,整個交易過程在網絡中瞬間完成,監管部門很難控制和檢查銷售商的交易活動。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等部門執法人員對銷售侵權產品的柜臺進行查處。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介紹道,針對跨境電商b2c、貿易碎片化和銷售線上化等新型貿易特征,海南省知識產權局、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以加強跨境電子商務知識產權監管執法為切入點,深入研究、模擬封關運作后可能出現的知識產權侵權狀況,建立多部門有機銜接、優勢互補、資源共享、聯防聯控的運行機制。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聯合海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海口海關等部門執法人員對銷售侵權產品的柜臺進行查處。
海南省知識產權局表示,以密切協作打破單純依靠海關監管的局限,在優勢互補、聯合監管中,實現對侵權行為“全鏈條”打擊;同時通過海關依申請保護和“先行禁令”的執法模式,第一時間排除了造成侵權損害進一步擴大的風險,通過引導權利人向海南自貿港知識產權法院提起訴訟的方式,以民事法律手段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商標權利人、跨境電商經營者雙方的合法權益,為跨境電商構筑一道“行政+司法”的雙屏障,凸顯了法治是海南自貿港最好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