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倉儲的三大誤區
時間:2024-04-07
點擊:74次
我國倉儲設施近年來發展迅速,年投資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比如1990年我國倉儲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僅為4.2億元,到了1998年已經為65.8億元,比1990年增長14倍之多。據中國倉儲協會的調查顯示,我國的生產企業中59%的企業擁有倉庫,商業企業中44%的企業擁有倉庫。這表明了我國一些行業的倉儲設施相對集中。確實如此,目前,我國的倉儲設施大量閑置,許多儲運企業的庫房均出租作它用。基于眾多企業對物流是“第三利潤源泉”的認同,優化整合企業內外部物流資源,降低物流成本成為企業的強烈愿望和需求。中國的第三方物流市場因此得到空前的關注。
但事實是,我國企業今天所需要的倉儲服務已經遠遠超出了傳統的倉儲定義,但是我國許多提供這種服務的企業仍在倉儲的誤區里苦苦徘徊。
倉儲誤區之一倉儲設施供大于求
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我國倉儲業逐漸暴露出它的弊病。大量的倉儲設施卻不能滿足企業個性化的需求。比如我國對于冷凍倉儲需求越來越大,但倉儲的現狀卻不能滿足這種需求。因此,我國的倉儲業需要在專業化個性化服務上作出調整,針對市場做技術改造和結構調整,以適應企業的市場需求。筆者相信,我國倉儲業仍然有著巨大的潛力。
倉儲誤區之二“零庫存”就是使庫存達到最小
對于眾多企業來說,壓縮庫存的優點是顯而易見的,比如庫存占用資金的減少,加快資金周轉;庫存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及規避市場變化而產生的降價、滯銷的風險等。但是很多人忽視了這樣一個規律:運輸成本與儲存成本之間存在著二律背反的關系。當你的庫存成本降低時運輸成本必然隨之升高,二者不可能同時降低到最小值。但是物流對于企業的意義,并不是某一方面或者環節的成本壓縮,而是整體資源的最優化,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在運輸成本和庫存成本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而非盲目的壓縮庫存。
倉儲誤區之三倉儲就是單純的儲存貨物
隨著我國加入wto,世界經濟全球化日益明顯,企業間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實力的比拼,而是對資源的把握和運用。這種競爭在倉儲環節上顯現的尤為明顯:不但希望倉儲可以提供先進的硬件設備,還要求提供完善的軟件管理,使物流與信息流充分結合。企業對倉儲功能的延伸──庫存管理也將越來越重視,對這種增值性服務的需求今后將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國倉儲界將或遲或早的經歷一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