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得拉巴是哪個國家(印度第四大城市)
時間:2024-04-09
點擊:116次
海得拉巴(泰盧固語:?,烏爾都語:;英語:hyderabad)是印度第四大城市,特倫甘地邦的首府,位于印度中部。以其富饒的歷史和建筑、清真教寺、廟宇而著名。它擁有豐富的藝術、手工藝和舞蹈的文化遺傳。
海得拉巴是印度南部城市,特倫甘地邦的首府,位于德干高原中部,克里希納河支流穆西河兩岸,海拔617米。市區內建于1591年的查哈尖塔,是該城的象征。海得拉巴面積220.36平方千米。
海得拉巴擁有400多年歷史,以美麗的自然風景、廟宇、清真寺、尖塔、商場和橋梁著稱,位于德干高原邊緣,總面積約260平方公里。海得拉巴受到多種文化影響,宮殿、建筑物、房屋、公寓、公園和街道各具特色。
1591年由穆斯林戈康達王國在穆西河東岸建立,名為巴吉亞納加爾,城市建設整齊宏偉,有花園城之稱。16世紀中它發展很快,吸收了許多不遠的高爾康達(golconda)的居民。查爾米納爾建于1591年,是海得拉巴的標志性建筑。這是一座宏偉的四方形花崗巖建筑,下方建有四座高大的拱門,分別朝向東西南北四方。這些拱門支撐著兩層樓房和拱廊。這座四方形建筑的每一角都建有一座高達24米的尖塔,使得該建筑的高度達到約54米。正是這四座尖塔(查爾米納爾)使得這座建筑獲得了查爾米納爾——四塔樓的名稱。每座塔的底座均為蓮葉形,這是庫特卜·沙希王朝建筑所特有的基本圖案花紋。今天,成千上萬的信徒要在這里慶祝齋月的結束。庇佑穆斯林的海得拉巴庇佑同樣多的印度教教徒。
與印度神一樣,這個印度第5大城市的靈魂從不同的面貌里反映出來:查爾米納爾區是穆斯林老區。這里人力車、自行車、奶牛、小推車、小輪摩托車、汽車和步行者匯成了無情的交通大戰。除了這龐雜錯亂的交通,好像從1591年以來,這里一切都沒有變化。戈爾康達中世紀的遺跡昭示著它偉大的過去,戈爾康達距離海得拉巴城約8公里,是16世紀庫特卜·沙希王朝統治者的都城。這里有著豐富的歷史遺跡遺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戈爾康達城堡。戈爾康達城堡是印度最負盛名的城堡之一。這一名稱源自泰盧固語“戈拉孔達”,意為“牧羊人之山”。這座城堡的修建可溯源于卡卡提亞王朝時期。戈爾康達最初是一座土堡,它經由巴赫馬尼王朝(巴曼王朝),后傳到庫特卜·沙希王朝(公元1518-1687年)統治者手中。庫特卜·沙希王朝的前三位國王在長達62年的統治期間對戈爾康達進行了重建。
1685年為莫臥兒王國占領。1763年成為海得拉巴土邦首府并改今名。海得拉巴的統治者注重教育,也造了許多建筑。他們為海得拉巴的印度—伊斯蘭文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與此同時海得拉巴和高爾康達還成為世界首要的金剛石、珍珠、鋼鐵和武器的市場。
在1687年控制戈爾康達后不久,莫臥兒王朝命名海得拉巴為德干的首府。后來,莫臥兒統治時期海得拉巴的“最高地位者”阿薩夫賈希家族宣布獨立,1724年建立尼扎姆王朝,海得拉巴作為獨立的國家,在只有七個世代的尼查姆王朝統治下直到1948年。在他們統治時期,英國人和其他國家人一樣覬覦戈爾康達豐富的金剛石礦,他們在這里駐扎,在這個城市里建立了另一個城市錫康德拉巴德。它帶給海得拉巴一個老別稱“雙城”。胡塞因湖(胡塞因薩加爾)將海得拉巴與其姐妹城市錫康德拉巴德連接在一起,胡塞因湖(胡塞因薩加爾)里的巨大佛像成為這個孿生城市的天然邊界。錫康德拉巴德清晰地展示著維多利亞風格對其建筑風格的影響。那些宏偉的建筑比如大學、火車站和宮殿……富有的統治者似乎竭力要把歐洲的首都都仿制過來。它與大英帝國有著緊密的聯系,國家保存著它的貨幣、旗幟、郵政、廣播……直到最后一個尼查姆王朝被強制加入到新的印度共和國。
英國侵占后,城區向北發展,河北岸建有英國人居住區和龐大的塞康德拉巴德兵營。在這段時間里,海得拉巴在經濟上和文化上得到巨大發展。它當時是印度最大的王國,一些時間里其面積比英格蘭和蘇格蘭加在一起還要大。它擁有自己的貨幣、造幣廠、鐵路和郵政局。而且全國不收所得稅。
印度獨立后不久海得拉巴就加入了印度聯邦。1956年11月1日印度聯邦的行政區重現分化后海得拉巴成為安得拉邦的首府。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區向東北和西北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