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下降后,歐洲的外貿訂單也下降了?
時間:2024-04-17
點擊:98次
18日,歐元對人民幣匯率盤中報1歐元對6.81元人民幣,幾乎和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持平。就在今年年初,歐元對人民幣匯率還維持在1歐元對7.21元人民幣左右。多家中國外貿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受歐元貶值與歐洲經濟增長乏力的影響,訂單量有明顯下降。
浙江溫州一家潔具企業的負責人邱先生表示,今年四五月份,隨著美聯儲加息等消息發布,來自國外的訂單量就開始出現明顯減少。“我們客戶大部分都在歐洲,歐元對美元貶值后,當地的購買力也下降了,不少客戶砍了訂單,一家西班牙的客戶已經提前通知今年的訂單需求會減少20%”,邱先生說,現在最大的希望就是有訂單,“有些企業哪怕虧錢都愿意做”。
與邱先生有同感的還有義烏的燈具出口商李萍,她表示,今年對歐出口的訂單量有所減少,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歐元大幅貶值,導致進口商無力承擔價格上漲。“不少歐洲客戶在下單后要求降價,理由是歐元貶值讓他們壓力很大”,李萍說,作為小型外貿商,他們沒有什么議價權,如果利潤太薄就只能放棄,“賺的那點錢還沒有匯率波動、運輸等方面的風險大”。
事實上,對于國內的外貿企業而言,匯率的快速波動本身就是一種風險。今年以來,除歐元、日元等貨幣貶值迅速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年下半年也下跌約5%,從1美元對6.3的高點一度跌破6.8的關口。
一家從事大宗商品貿易的國企負責人表示,由于今年以來的匯率變動,金融工具的重要性大幅增加,企業每周都會分析貨幣走勢和產品走勢,隨時確定是否要利用期貨“套保”或“鎖匯”來降低風險,而這些都增加了企業的資金壓力。
所謂“套保”即“外匯匯率套期保值”,意思是利用外匯期貨交易,確保外幣資產或外幣負債的價值不受或少受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而“鎖匯”則是企業與銀行達成協議,在結匯當天不是按照當天的外匯牌價,而是按照之前確定的匯率進行結匯。
上述國企負責人表示,正如近期歐元對美元匯率大跌那樣,每次美聯儲放出消息都會引發市場波動,“對于我們這種需求穩定的貿易商而言,不管美聯儲做什么決定都不是好事,我們期待的是一個平穩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