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宣布啟用全球首個機器人智能配送站,日配送包裹量可達2000個
時間:2024-06-06
點擊:67次
11月22日,京東3.5代配送機器人編隊從站內依次發出,載著包裹直達消費者手中。這標志著京東全球首個由機器人完成配送任務的智能配送站正式投入使用。
今年618,京東首次實現配送機器人從封閉園區走向開放道路,實現全場景運營。如今,京東在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在末端配送環節商業化應用的道路上,又邁出了重要一步。
首個京東配送機器人智能配送站位于長沙市科技新城,占地面積600平米,首批覆蓋周邊5公里區域。
根據運營計劃,配送站內全部采用京東3.5代配送機器人,每臺機器人一次可配送30個包裹,還具有自主導航行駛、智能避障避堵、紅綠燈識別、人臉識別取貨能力。站內設有自動化分揀區、配送機器人停靠區、充電區、裝載區等多個區域,可同時容納20臺配送機器人,完成貨物分揀、機器人停靠、充電等一系列環節。
包裹從物流倉儲中心運輸至配送站后,首先在物流分揀線按照配送地點對貨物進行分發。分發完成后,站內裝載人員按照地址將包裹裝入配送機器人,再由配送機器人配送至消費者手中。
京東智能配送站目前設定每天最高配送2000個包裹,和片區內的傳統物流配送方式相互配合,為周邊居民共同提供物流配送服務,整個區域人機配送比例將達到1:1。
截至目前,京東配送機器人已經在全國20余個城市實現落地。就在首個智能配送站在長沙啟用的同日,京東宣布,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的京東物流智能配送示范基地也宣布投入試運營,成為京東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的第二個智能配送站。
除了無人配送機器人和無人站點取得的新進展,京東正在積極將無人技術在物流場景中進行應用。
基于京東自動駕駛技術研發的無人重卡和無人輕型貨車此前也已經亮相。在今年舉辦的2018全球智能物流峰會上,京東物流ceo王振輝曾透露,“在重型無人車領域,硅谷團隊和國內團隊會把我們的重型無人車在2020年進行商業化運作。”
11月19日,京東宣布,在總裝下線5個月后,由京東自主研發的首款原生支線無人貨運飛機——京東京鴻無人貨運大飛機正式完成首飛,標志著京東的干線-支線-末端三級航空物流體系在支線環節向實際運營邁出重要一步。
今年“雙十一”期間,京東全國規模最大的機器人倉群已經投入使用,不同層級的無人倉數量達到50個,分布在北京、上海、武漢、深圳、廣州等全國多地。王振輝表示,位于上海的無人倉通過智能技術減少了工作中的失誤和偏差,提高了效率,累計十年可以降低30%以上的成本。
應用于無人倉、無人車等領域的無人技術,被視為實現京東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京東為此投入了巨大成本。京東最新財報顯示,第三季度技術研發投入了34.5億元,當季同比增長96%。2018年前三季度京東集團技術研發投入已經達到了86.4億元,遠超2017年全年的66.5億元。
此外,王振輝曾公開表示,“智能是提升物流效率最最重要的手段,智能最關鍵的就是技術的實施。過去一年多,京東物流牽頭,投資了幾十家的物流技術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