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農業物流的意義
時間:2024-01-08
點擊:96次
1.發展農業物流有利于發揮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作用。
從入世后的形勢分析,國內主要農產品的生產價格大都高出國際市場價格,基本喪失了商業競爭優勢。我國如果組織進口高質量低價格的農產品,會對一些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及其農民產生不利影響,農民賣糧難的現象將日益加劇,解決農村社會經濟矛盾的難度必將逐步加大;而如果勉強堅持收購國內低質高價農產品,城市居民的消費矛盾必然突出,國家財政也吃不消??梢?,隨著我國加入wto和農村市場的對外開放以及農業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中國農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方式和技術導致的物流不暢、成本過高、農產品質量低劣等落后現狀,必將使農村陷于嚴重的經濟恐慌。而改變這種現狀的應急措施和長遠戰略,就是提高農業生產率和建立科學的農業物流體系。
2.建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是建設和完善高效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客觀要求。
我國農業生產粗放,勞動生產率低下,專業化水平不高,優質產品少,市場化程度不夠,農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其原因是中國農業缺乏高效的服務體系。只有通過物流體系的確立,健全農業服務體系,才能果斷地調整產業結構,實行產業化經營。
3.建立現代農業物流體系,是促進農民重視農業管理和成本核算的驅動力。
我國廣大農村一直是“重生產,輕核算”。農民為能獲取經濟效益,往往只重視降低生產成本和銷售成本,卻忽視了物流中潛在的利潤。物流不僅具有在企業生產、供應和產品銷售領域提高經濟運行效率的價值,同時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增加企業盈利、推動企業經營的價值方面也具有顯著的意義。許多國家把物流稱之為“降低成本的寶庫”,是“第三個利潤的源泉”。隨著農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已經從城市工商業管理中認識到了農業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并試圖通過發展物流及加強物流管理,來推動農產品市場流通和經濟繁榮,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實現。
4.建立現代農業物流,可以大大降低和分散農業經營風險。
我國加入wto后,農產品市場競爭加劇,如何使農業減少風險,贏得更多的利潤,是農業生產者棘手的問題。此時物流管理在抗御風險方面的作用被廣泛關注。例如,種子公司將承擔種子發芽不齊的風險、農藥公司將承擔農藥不能發揮作用的風險(在我國可能表現為承擔假藥的風險)、倉儲公司將承擔鮮活產品的儲藏風險、農產品貿易公司將承擔市場風險即價格變動的風險等等,這樣一來就實現了農業生產和農民風險的部分轉移。通過農業物流體系的建立,可以促進農產品生產者與其材料的供應商、農產品的加工商和銷售商形成戰略聯盟,使眾多農民、農業中小企業形成集約化運作,降低物流成本。
5.現代農業物流體系的建立,可以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促進農村城鎮化建設。
理論上農業物流體系的創建,在實踐中卻主要體現為在農村建立物流產業,它屬于專門為農業生產服務的農村商品流通企業。由于我國國土面積大,經濟發展和物流的關系就顯得更為密切,物流產業在我國就顯得更加重要。通過建立適應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業生產的物流體系,或對目前存在于我國農村的相互獨立的具有物流特征的企業進行資源重組,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支農企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