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出口玩具有哪些難題(內附全球玩具市場分析)
時間:2024-05-29
點擊:72次
玩具一直是各電商平臺的熱門品類。據statista 6月報告顯示,預計2021年全球玩具和游戲市場的收入將達到3824.7億美元。2022年至2026年,市場預計將以每年增長6.9%的增速繼續保持高增長趨勢。
北美仍是全球主要的玩具市場,從數據上看,美國玩具市場規模已經接近500億美元。此外,拉美是除北美、歐洲外,玩具品類增長最快的地區。
根據美國玩具協會估計,目前在美國銷售的玩具,高達85%是在中國制造;中國有出口紀錄的玩具企業2017年已達14573家。但全球前30大玩具品牌中,沒有一個來自中國。但另一方面,中國出海的玩具商家也在尋求突圍的機會。
目前,玩具行業產業鏈主要分為產品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品牌營銷三大環節。不同環節的經濟附加值也各不相同,其中研發設計和品牌營銷占據整個產業鏈的高端,經濟附加值最高,而生產制造則是低附加值環節。
國內來看,中國玩具廠商仍處在全球價值鏈的下游,出口企業雖在增長,但仍缺少知名品牌。不過具有原創設計的玩具,跨境賣家要及時申請專利權,避免被惡意搶注。
很多家玩具企業品牌意識已經覺醒并在及時轉型,正在往中高端制造及自主品牌方向發展,在玩具品牌、ip設計方面有所突破,逐漸建立自主的品牌,從單一的加工生產,逐步向研發創新、打造品牌方面轉型升級。
與品牌出海同行的另一條暢銷路,就是ip、聯名。有實力的品牌會孵化自己ip,通過ip出圈帶動周邊產品的銷量。另一種形式是,品牌利用已有知名ip的熱度,生產相關的周邊產品,吸引粉絲群體購買,亦或者是知名品牌相互強強聯合產出產品。
目前更多的玩具工廠仍然以代工貿易為主。但對于產品專利之類的保護,也會去做布局。現在80后、90后還有00后的廠二代,他們受過高等教育,甚至留學回來之后,就會更加注重知識產權布局。
跨境玩具賣家未來是否會出現一些新的打法或者思路?相比北美和歐洲市場,應如何看待新興市場,比如東南亞等市場?
之前主要是線下,然后隨著跨境電商的興起,有電商思維之后,工廠就會把產品改成電商的要求,然后去做推廣。工廠有時候會通過市場去布局,有時候會從用戶群體去布局,跟產品有關系,跟用戶群體市場需求有關系。
對中小賣家來說,走品牌之路還有點為時尚早,更需要在運營,產品設計、選品上下功夫。
中國玩具出海急需解決兩大難點:
知識產權合規。玩具行業極易發生知識產權問題。
工廠型賣家應積極規避侵權問題,及時申請專利保護知識產權。比如要對產品涉及的商標、專利技術與外觀設計進行詳細調查檢索,了解同行業競爭者的知識產權情況。如發現有侵權風險,一定要做規避處理。
同時為了保護自身合法的知識產權,可以在目標市場申請商標專利或知識產權,并向中國海關備案實現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另外玩具主要出口國歐美國家對兒童玩具產品的審核和質量要求很高,因此玩具出口還需符合目標市場的技術法規和標準要求。
除了版權問題以外,玩具出口還有一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項。玩具的規范程度是賣家需要格外注意的,尤其是兒童玩具。玩具出口到美國,需要提供cpsc證書,并確保產品有跟蹤標簽。
此外玩具的安全性是大多數歐美國家都非常注重的,材質、結構都需要足夠安全。比如說規范含鉛玩具,含鉛量不能超過100ppm。如果產品被發現存在問題,扣留、罰款、銷毀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賣家需要嚴格把控產品線,保證產品質量符合要求。
品牌營銷。通過打造ip或與知名ip合作,為玩具產品提供全新內核與精神價值,從而提升產品銷量與品牌溢價空間,是如今很多玩具品牌出海都會選擇的品牌營銷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