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運輸的地位
時間:2023-12-30
點擊:148次
(一)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由物流的概念可知,物流是指物品實體的物理性運動,這種運動不但改變了物品的時間狀態,也改變了物品的空間狀態。運輸承擔了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主要任務,是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主要手段;運輸再配以搬運、配送等活動,就能圓滿完成改變物品空間狀態的全部任務。在現代物流觀念誕生之前,甚至就在今天,仍有不少人將運輸等同于物流,其原因是物流中很大一部分責任是由運輸承擔的,運輸是物流的主要功能之一。
(二)運輸是社會物質生產的必要條件之一
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和先行。馬克思曾將運輸稱為“第四個物質生產部門”,是生產過程的繼續。這個“繼續”雖然以生產過程為前提,但如果沒有它,生產過程就不能最后完成。雖然運輸這種生產活動和一般生產活動不同,不創造新的物質產品,不增加社會產品數量,不賦予產品以新的使用價值,只改變其所在的空間位置,但是這一變動能使生產繼續下去,使社會再生產不斷推進,并且是一個價值不斷增值的過程,所以將其看成一個物質生產部門。
(三)運輸可以創造“場所效應”
場所效應的含義是:同種物品由于空間場所不同,即使用價值的實現程度不同,因此其效益的實現也不同。物品由于改變場所而發揮出使用價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產出投入比,這種效應被稱為“場所效應”。通過運輸,將物品運到場所效應最高的地方,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物品的潛力,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運輸提高了物品的使用價值。
(四)運輸是社會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中介、紐帶和橋梁
運輸需求幾乎是所有經濟主體都具有的普遍需求,運輸是生產過程在流通領域的繼續,是屬于流通領域的物質生產過程。在經濟活動中,它連接著生產和生產、生產和交換、生產和消費、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因此,運輸在社會再生產和經濟生活中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與國民經濟各部門有著密切的關系,是解決眾多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生態問題和其他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社會生產領域和消費領域的中介、紐帶和橋梁。
(五)運輸是“第三個利潤源”的主要源泉
首先,運輸是運動中的活動,它和靜止的保管不同,要靠大量的動力消耗才能實現,且運輸又承擔大跨度空間轉移的任務,所以活動的時間長、距離遠、消耗大。既然消耗的絕對數量大,那么其節約的潛力也就大。其次,從運費來看,它在物流總成本中占據最大的比例,一般綜合分析計算社會物流費用,運費在其中占近50%的比例,有些產品的運費甚至高于其生產成本,所以,節約的潛力非常大。再次,由于運輸總里程遠、運輸總量大,通過體制改革和運輸合理化可大大減少運輸噸千米數,從而獲得比較大的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