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國際物流儲運業向現代物流業的轉型分析(上)
時間:2024-01-05
點擊:99次
1傳統儲運業面臨的挑戰和困難1.1傳統儲運業的顧客需求發生了重大變化
傳統儲運業主要提供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包裝等服務,它由兩類組織組成,一類是專業儲運企業,一類是生產、批發、零售企業內部的儲運部門。其顧客主要有兩類,一是制造企業,一是批發與零售企業。從傳統流通渠道的角度來看,商流是從制造商經批發、零售到消費者的,與之相對應的物流則是從制造商經儲運企業或儲運部門到批零企業再到消費者的?,F在,消費市場顧客需求已從“少品種、大批量、少批次、長周期”轉變為“多品種、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為適應顧客需求的這一重大變化,商流渠道發生了大規模重組,帶來物流渠道的重組,其結果是在商流領域出現了多級經銷制、多級代銷制、多級代理制及配送制配送制被視為具有商流功能的一種流通組織形式 ,在物流領域出現了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為顧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務,傳統儲運企業所提供的簡單的儲存、運輸、包裝等服務在物流渠道的重組中逐步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現代物流、配送服務所取代,新興的非國有包括外資 物流企業逐漸出現并正在逐步占領物流市場。為此,傳統儲運業有必要隨著顧客需求的變化進行調整。
1.2傳統儲運業存在著體制、經營管理方面的困難和問題
傳統儲運業中大多數是國有儲運企業,無論是在自身的資源方面,還是在其經營管理機制等方面都面臨許多困難和弱點,這些都是傳統儲運業生存與發展的障礙。
除了因為受到上游、下游及自身的挑戰以外,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轉化還是發展我國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需要,是扶持和發展儲運行業的需要,也是提高流通效率、挖掘第三利潤源泉的需要。
2傳統儲運企業向第三方物流業轉型的優勢分析
2.1現代物流與傳統儲運在業務功能上有繼承性
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現的現代物流企業的前身就是批發企業或儲運企業,如日本菱食、大田花卉等的前身均是儲運和批發,現在物流已是這些公司的業務主體。我國臺灣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傳統批發、儲運也向現代物流轉化,出現了一些比較成功的公司,如捷盟行銷、新竹貨運、德記、東源儲運等。
現代物流的主體功能是倉儲、運輸、裝卸搬運、包裝、配送等,傳統儲運是以倉儲與運輸為主要業務的行業,這種業務功能上的繼承性使得這種轉化比進入一個陌生行業具有更低的“門檻”。因此,在業務功能上不需要另起爐灶。
2.2傳統儲運具有向現代物流轉化的物資條件
這里講的現代物流不是國外全部實現機械化、自動化的高科技的物流,而是結合國際物流發展趨勢和我國傳統儲運業改造的現狀,適合我國國情的物流,其與國外現代物流的主要區別是,我們的現代物流主要追求機制與管理的現代化,而不是設施設備的現代化。因此,近50年來我國儲運業積累下來的設施與設備基本上可為發展我國現代物流所采用。因此,在設施設備上不需要大量投資。
2.3傳統儲運具有適合國情的具體管理經驗
這些經驗在現代物流中仍可發揮作用,比如我國20世紀50、60年代在推行″按經濟區域組織商品流通″時所采用的大宗商品的批發、調運組織方式及合理運輸的一些具體作法,仍可為現代物流所借鑒。因此,在管理上不需要從頭學起。
現代物流與傳統儲運是同一個行業,傳統儲運向現代物流轉化,還是在搞本行,可以充分發揮行業特長,在發展現代物流中逐步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這比將投資分散到另一個全新的行業更具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