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京東物流,交出“兩份”成績單
時間:2024-01-08
點擊:169次
剛剛(5月17日晚),京東物流公布2022年一季度業績。
在疫情等因素影響的大環境下,這是一份殊為不易的成績單。
為何這么說?我們先看一組數據: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2年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659億元,同比增長3.3%。其中,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233億元,同比下降3.5%。
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數據,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84萬億元,同比增長6.2%;物流業總收入達到2.8萬億元,同比增長8.2%。
再看國家郵政局數據,一季度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3354.3億元和326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0.0%;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和業務收入分別完成242.3億件和2392.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5%和6.9%。
……
可以說,在疫情多點散發等因素影響之下,行業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多在放緩。事實上,一季度行業景氣度如何,物流人心中應該都有一筆賬。
在此背景下,我們來看看京東物流一季度的成績。
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京東物流總收入274億元,同比增長22%,增速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整體盈利水平持續改善,2022年與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分別為14.61億元、2.31億元,毛利率分別為5.3%、1.0%。但因為持續對物流基礎設施、供應鏈技術研發、一線員工薪酬福利等投入,以及參與上海等多地抗疫保供、助力商家復工復產,今年一季度經調整后的non-ifrs凈虧損8億元。
財報還顯示,今年一季度京東物流外部客戶收入達160億元,達58.4%;來自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收入達179億元,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和單客戶平均收入均保持了穩健的增長趨勢,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約5.9萬個,同比增長近20%——這組數據尤其可以看出,京東物流的能力與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客戶認可。
當然,一季度京東物流的成績也不止于此。
01
疫情大考供應鏈
要“0”更要“1”
回看一季度,多點散發的疫情,帶來了很多改變。于物流供應鏈而言,既產生了不少“危機”,也使社會各界經歷了一場“教育”:
一方面,社會公眾對于物流供應鏈的認識增強,愈發意識到物流供應鏈對生產生活正常進行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斷供危機”警示之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重新審視自身的銷售和供應鏈履約體系,并且意識到,在疫情等不確定性影響下,供應鏈的確定性至關重要。可以說供應鏈的確定性是“1”,降本增效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依然是“0”。
與此同時,疫情也對眾多物流供應鏈相關企業進行了一場“壓力測試”,“抗疫保供”也檢驗了其中一大批企業的“成色”。而這當中,京東物流無疑最惹人矚目。
談及上海“抗疫保供”,早前曾有京東物流內部人士對物流指聞感慨稱:“不遺余力、超出生意”。當然,對于京東物流馳援上海等作為,各界其實有目共睹,物流指聞此前也曾發文介紹,在此不再贅述。我們重點談談:京東物流“不遺余力、抗疫保供”的啟示,尤其是“力”從何來?
02
“抗疫保供”京東物流力從何來
對于京東物流一季度“抗疫保供”的成績單,我們從兩個方面看:
其一,看表象,也即成果:
毫無疑問,“不遺余力”的京東物流創造了巨大的社會價值,于京東物流自身而言,也提升了品牌價值,增強了用戶黏性,無論是c端還是b端,對京東物流的認可度均在提升。
其二,看幕后,如何做,也即前文提到的“力”從何來?
最直觀的表現是資源的投入:資料顯示,為支援上海抗疫保供,京東物流短時間內從全國多地倉庫調配超8萬噸物資,并在全國調集4000一線人員奔赴上海。
短時間內能有如此量級的作為,京東物流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掌控能力可見一斑。在日常,這種能力保障了高效率履約和高質量交付,而在疫情這樣的特殊時刻,則提供了極強的抗風險保障。
但這并不是京東物流“力”的核心源泉所在,物流行業不乏同樣可以投入“重兵”者,不同之處在于是“何種兵種”,或者說依托何種底層能力——不同于提供單一物流服務的企業,京東物流主打的是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
一季度,京東集團總裁徐雷有句話廣為流傳:供應鏈供應鏈,最重要的是“鏈”,一定要保證“鏈”上各環節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這樣才能保證供應的及時性、準確性。
事實也證明,無論是“抗疫保供”,還是“復工復產”,相當一部分挫折來源于供應鏈的不穩定,尤其是各個環節的堵點、漏點。比如陷入封控中的倉、被堵在路上的運以及最后一公里乃至最后一百米的不可控。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一體化供應鏈物流的韌性和確定性,在一次次應對危機中被檢驗。
與傳統的、孤立的供應鏈物流服務不同,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的供應商有能力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務。相比于單一的物流服務,視角上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看全局看整體,服務能力上可以貫穿源頭到終端。這種“一桿子插到底”的特性,既可以使其更合理的做供應鏈優化,也可以在大促或疫情大考下保障整個鏈路的暢通。
03
倉運配逐環拆解
京東物流如何做
具體實踐上,我們看看上海抗疫保供中,京東物流在倉-運-配三個典型環節的作為:
倉: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東物流在全國運營了約1400個倉庫,含云倉生態平臺的管理面積在內,京東物流的倉儲網絡管理總面積超2500萬平方米。其中也包括在上海、昆山、無錫等地的大量倉儲設施。在日常中,這為京東物流在該區域內快速履約奠定了基礎。當該區域內倉庫受到疫情管控影響,京東物流在成都、武漢、北京、廣州等地的倉庫又為訂單履約提供了保障。
此外,京東物流還聯合京東健康、京東零售、商超,臨時在上海周邊建立了兩大保供倉和七個前置倉。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抗疫中,京東物流還首次打造了臨時保供倉。
運:辦理通行證只是運輸保障之一,除此之外,京東物流還可以調集海陸空大量的運力。比如,從北京空運急需藥品到上海。此外,如前文所述,疫情造成了各個環節的不確定性,京東物流的科技能力,則賦予了其實時動態調整履約線路,甚至是快速組織新的履約關系的能力,實現跨倉、跨區域的動態庫存分配。
配:在報道中,我們看到了京東物流往上海大量調集的一線人員,但除了人員,京東物流還進行了模式創新。比如北京的“酒仙橋模式”——通過“短程接駁+志愿服務”暢通封控社區物資配送。這種模式目前在濟南、西寧等多地已成功復制并衍生落地,有效保障封控區居民的生活物資配送需求。
除此之外,京東物流所積累的經驗也得到了復用,比如依托大數據,聯動供應商實現商品前置——這是大促中常見的方式;再比如,抽調一名江蘇地區的管理人員,在上海快速實現一個保供倉的擴容——一周內由兩千平米擴展到六千平米。
以上種種,依托的是京東物流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的三大基石:物理世界的基礎設施、數字世界的科技能力,以及豐富的行業洞察。這正是京東物流能夠在“抗疫保供”中發揮價值的核心力量源泉。
04
不止當下
烏卡時代,需要怎樣的供應鏈?
除了面對新冠疫情等突發事件,依托于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這一核心能力,京東物流在保障春晚、服務冬季國際體育賽事等重大活動時,同樣也做到了確保供應鏈的柔性、韌性、敏捷性和確定性。
從公司經營季度看,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具備上述能力的京東物流,業務表現相比于行業其他公司更有確定性和強大的韌性。對外界而言,京東物流的上述能力,既可以促進行業和社會穩定有序發展,也能有效助力企業獲得穩定增長——這同樣經過了疫情大考的檢驗。
眾所周知,疫情防控升級以后,物流發貨問題成為了大量商家的燃眉之急。隆力奇也曾經歷這樣的時刻:
3月底,隆力奇公司臨近的上海花橋鎮貨倉被封鎖,發貨受阻,物流面對即將停擺的嚴峻情形。為此,隆力奇緊急聯系了京東物流。京東物流快速響應、緊急備案,當天夜里就啟動了杭州、無錫分倉調配發貨,最大限度保證貨物的流通與供應鏈的運轉。
杭州、無錫倉庫的啟用,保障了隆力奇3天內發貨了20萬單。即使4月初疫情形式更加嚴峻,隆力奇品牌的物流發貨也因移倉動作而受到了保障。在京東物流的幫助下,隆力奇品牌方在疫情期間仍能保持日單7-8千的發貨量。
不過最讓隆力奇方面感到驚喜的,不是京東物流能夠為其打通流程啟用兩倉解決發貨困難,而是不僅提前對疫情進行預警在全國設置了7大發貨倉,而且還預備了plan c——即疫情導致倉庫全部封鎖時,京東快遞將直接在商家工廠處攬收貨物,將整體供應鏈轉化為攬收產品。
事實上,除了打通全國各地運營的倉庫,助力商家實現多地分倉靈活發貨,商品快速入庫上架,京東物流還準備了多項助力商家&中小企業復工復產的舉措,比如依托數字化供應鏈平臺“京慧”,免費為相關客戶提供數字化指導與服務等等。
這些舉措,有效的保障了供應鏈的確定性,即前文提到的“1”。而在“0”(降本增效)上,京東物流的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也越來越認可。
在《探廠記:匯源與京東物流,雙向奔赴后的“物流賬”如何算?》一文中,物流指聞曾介紹,今年3月,匯源與京東物流達成合作,雙方合作的一大亮點就在于快消行業標準供應鏈解決方案的全面落地。京東物流將匯源全國10個核心工廠納入到京東物流生態倉業務范疇,對其進行系統賦能。合作一月以來,匯源整體物流成本下降20%,超過80%以上的訂單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
當然,京東物流還有大量的客戶案例。比如,持續推進解耦戰略,針對八個細分領域的中腰部客戶,開發了一體化供應鏈產品套餐;突破直播電商領域,受邀成為抖音電商大促活動“抖音春節不打烊”的物流合作伙伴;賦能新消費品牌,全面滿足“認養一頭牛”對全鏈路一體化運營、全渠道集約化服務的供應鏈需求……
從上述介紹中不難看出,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的價值,不僅體現為應對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樣也表現為支撐商家全渠道履約、全局優化降本增效。
事實上,即使不考慮疫情因素,接下來,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同樣有著可供發揮的空間:商業的劇烈變化、消費需求的多樣易變、技術等因素催動的供應鏈升級,正使我們進入烏卡時代(vuca ),即volatile易變,uncertain不確定,complex復雜,ambiguous模糊,行業需要能夠提供具備穩定、柔性、敏捷等特性的供應鏈。
基于此,我們或許更能明白,一季度京東物流外部一體化供應鏈客戶數量和收入明顯增長的動力,也能更理解京東物流ceo余睿新的判斷:
在疫情變化和外部環境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升了供應鏈穩定性在發展中的優先級,并意識到一體化供應鏈物流服務的重要價值和不可替代性。
本文來源于物流指聞,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