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物上架的細節分析與異常情況處理
時間:2024-01-07
點擊:162次
在一般的倉庫管理體系中,在完成收貨后,系統記錄庫存增加,但此時依舊無法實現作為出庫庫存的存在,原因在于貨品并未上架。
上架,顧名思義,就是將貨品放到貨架上的操作。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深入考慮之下,上架也有著一些可供注意的點。
當然,上架操作與貨位系統的規劃息息相關,不同的貨位系統下,上架操作也完全不同。本文與大家針對倉庫中上架這一操作進行分析與討論。
上架批次規劃
上架操作時,一般是操作人員帶著載貨工具,將貨品運到貨架附近,再轉移到貨架上。一個載貨工具即可看作一個上架批次規劃,載貨工具上放如何放置貨品呢?這是值得考慮的。
最理想的情況下,一個入庫單正好放滿載貨工具,對應于一次上架批次。但大部分情況下,入庫單與載貨工具不可能一一對應,規模較大的入庫單無法在一個載貨工具上放下,而較小的入庫單則放不滿一個載貨工具。
為了提高上架效率,最佳情況就是一個載貨工具上全部裝滿。為達到這一目的,在入庫時添加一步操作,先稱為“裝車”吧。
“裝車”操作是接著采購單的入庫操作,其原理是將載貨工具也當作一個特殊的貨位,裝車的過程,是實際上的上架(因為車就是貨位的一部分),而后面的傳統意義上的上架操作,在系統上看,則是貨位轉移的操作。
采購訂單入庫后,系統則要求將采購單中的所有貨品轉移到相關的載貨工具中。一個載貨工具是一個獨立的貨位,其中可以只裝一個入庫單中的貨品,也可以裝多個入庫單中的貨品,在實際操作中,以實際載貨情況為準,裝滿了就不再裝。
通過添加一部“裝車”操作,使得所有上架載貨工具都是滿載,而且載貨工具中的貨品種類和貨品數量也都在系統中有所記錄,這是后續的精細貨庫存管理的第一步。
另外,“裝車”操作中,也可以對入庫單的準確性作驗證,因為在“裝車操作中需要驗證貨品的種類和數量,這間接驗證了入庫的準確程度。
上架操作
以隨機上架的方式為例:
這類上架方法具有明顯的優勢,首先,這種操作方式對貨架存儲空間的利用率高,貨架的一點點空間都可以使用起來;其次,隨機上架的方式使得操作人員的操作效率大大增加,不管上架批次中的貨品是什么,操作人員都可以在一個較小的空間內將所有貨品上架。
隨機上架的操作中,需要記錄3個數據項,分別是貨位、貨品種類、貨品數量。前面講過,實物上的貨品上架操作,在系統上其實是貨品轉移。隨著貨品的逐漸上架,載貨工具上的實物逐漸減少,完成后該載貨工具上的實物應該為空。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同一種貨品還是盡量放在一個貨位上。當這一貨品的銷售訂單猛增時,檢貨人員可以在一個貨位上將所有的貨品補齊。而當貨位的空間不夠,必須將同一種貨品放在不同貨位上時,則應適當將這幾個貨位分開,以防止檢貨時候的誤操作。
異常情況處理
在上架過程中,常見的異常情況有如下:
1. 完成上架任務后,實物還有剩余:
出現這種情況,有兩種可能,一是“裝車”操作時,系統錄入的信息有誤,為防止這一情況的出現,在上架操作前的交接階段,一般會要求操作人員清點載貨工具上的貨品總數量,與系統記錄的數量相對比;另外一種可能是上架操作,記錄的貨品數量“有誤,此時應該檢查剩余未上架貨品的本批次上架記錄中相關的貨位,并作盤點,找出操作差異點,并作修正。
2. 上架過程中,發現有些實物不符合銷售條件:
由于收貨為大批量操作,對貨品的檢查可能會有疏漏,因此在上架時候可能會發現有一些實物不符合銷售條件,例如書籍表面有污漬、折角,這時候正確的操作應該是將有問題的貨品暫時不上架,待正常貨品上架操作完成后,將不符合銷售條件的貨品轉換為不可銷售殘品庫存,再行處理。
本文來源于smartwm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文章所用圖片來源于網絡,文章圖片如有侵權可聯系刪除。